业务咨询
发布时间:2025-11-18
英国365正版官方网站
浏览次数:13

01 为“能量”立标,告别模糊宣称时代
2025年的美妆护肤市场,围绕着消费者心智的竞争正在越来越激烈。
抗氧化、抗糖化、A醇......当一个个曾经足够吸睛的功效话术和热门成分逐一地开始疲软,无法再提供足够的创新势能时,整个行业其实都在亟待一种更根本的、更具科学穿透力的叙事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能量护肤”,特别是聚焦在长寿科学的线粒体靶点,正在从一个乍看之下前沿但又模糊的概念,迅速演变为了足以驱动美妆护肤市场增长的核心技术赛道。
美业巨头们总是能够率先嗅到市场变化的味道。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些年来,像是欧莱雅、海蓝之谜这样的国际巨头,以及珀莱雅、自然堂这样的本土企业都在布局甚至推出了以“细胞充能”或“激活线粒体”为核心卖点的高端产品线,其本质并不是一种营销概念的升级和构建产品溢价的新路径,而是对消费者更多复合型护肤诉求的回应。

图源“Anti-Aging Products Market (2025 - 2030)”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Anti-Aging Products Market(2025-2030)显示,2024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规模估计为524.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6.1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7%。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护肤和皮肤长寿的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对优质和个性化抗衰老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宣称的混乱无序形成了鲜明对比,抗衰赛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概念定义模糊、科学验证薄弱、宣称无据或夸大,这一切都使得市场亟需科学的规范。

TBC 研究表明,许多 Z 世代消费者在 25 岁左右开始将抗衰老产品纳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千禧一代通常在 35 岁左右开始。这一趋势是由人们对预防性护肤的认识提高、社交媒体的影响以及在衰老迹象出现之前保持年轻皮肤的愿望共同推动的。
正是在这一“拐点”时刻,由三十余家业内头部单位共同起草,英国365正版官方网站深度参与制定的《线粒体能量护肤产品研发导则》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标”),于今年10月底正式发布。它首次以科研视角而非市场话语去定义“能量护肤”这一概念,明确了“能量”不再是一种修辞,而是必须拥有可测量的生物学指标作为科学依据。

“团标”的制定标志着关于“能量护肤”的赛道正式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下半场,不仅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图,更通过建立统一的验证逻辑和技术指标,构建了一道“科技赋能”的科学护城河。
02 皮肤衰老的根源,是一场细胞级的“能源危机”
人类的皮肤衰老是一个集结了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在2025年4月17日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题为“From geroscience to precision geromedicin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aging”的综述中,课题组在基于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将人体衰老的标志增加至了14个。在这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连接其他标志物的核心枢纽之一。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发电厂,更是关键的信号中枢和代谢中枢。当这个重要的中枢失灵时,它将通过多元化的机制,系统性地诱发皮肤衰老表型。
动力不足
连锁反应一
衰老的第一重打击是“动力系统”的直接崩溃。随着年龄增长,线粒体的供能效率(氧化磷酸化)每10年约下降5%至8%,从而导致细胞的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
ATP的耗竭直接削弱了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使其无法合成足够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更关键的是,能量代谢的放缓也伴随着关键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系统性下降。NAD+是长寿蛋白家族(Sirtuins, 如SIRT1)唯一的“燃料”。SIRT1是调控细胞修复、胶原合成的主开关。因此,NAD+的耗竭就等同于令细胞彻底失去了修复和再生的核心信号,衰老连锁反应随之启动。
这种“能量的衰竭”还会直接打击表皮层。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关键Ca2+储存库”,其功能失调会导致表皮精准的“钙梯度”崩溃,其后果是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屏障脂质的合成都将受阻。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不仅能够通过ATP/NAD+打击真皮层的胶原,还可以通过“钙梯度”失控打击表皮层的屏障功能,这种双重的打击就使“能量护肤”的意义从单一的“抗皱”扩展到了“屏障修复”领域。
氧化损伤
连锁反应二
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会产生过量的线粒体活性氧(mtROS)。过量的mtROS不仅会直接攻击皮肤结构蛋白引发交联紊乱,还会激活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降解胶原,最终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形成。
线粒体自身的DNA(mtDNA)是mtROS的主要攻击目标。由于mtDNA缺乏高效的DNA修复机制,其突变率远高于核DNA。在皮肤衰老中,一个标志性的mtDNA突变是“4977-bp共同缺失”。

一篇题为“Partial deple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from human skin fibroblasts induces a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reminiscent of photoaged skin”的研究通过化学手段(而非紫外线照射)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特异性地耗尽mtDNA,以此模拟4977-bp缺失的后果。结果发现,这些mtDNA受损的细胞自发地表现出了光老化的典型特征:胶原降解酶MMP-1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则显著减少。这一发现证明了mtDNA的完整性是维持胶原稳态的上游驱动因素,其损伤是皮肤衰老的直接诱因之一。
慢性炎症的“点火器”
连锁反应三
健康的细胞拥有一套精密的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线粒体的高效运转。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但随着年龄增长,这套质控系统最终将会崩溃。研究显示,衰老皮肤中线粒体自噬能力呈现出了显著的下降,导致受损的线粒体无法被及时清除;同时,动力学平衡向过度分裂倾斜,导致线粒体网络碎片化,进一步降低了能量产出效率。
随着受损的线粒体在细胞内不断堆积,受损线粒体的外膜通透性增加(MOMP),导致其内部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泄漏至细胞质中。
在这些DAMPs中,泄漏的mtDNA是效力最强的炎症点火器。细胞质中的先天免疫感知系统,特别是cGAS-STING通路,会将mtDNA误认为是入侵的病毒DNA。一旦cGAS-STING通路被激活,它就会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如IL-1β, TNF-α等)。
这种由线粒体损伤驱动的、持续的、低度的慢性炎症,正是“炎症衰老”的核心分子机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衰老常常伴随着皮肤敏感、泛红和痤疮加剧等问题。它将“能量护肤”从传统的“抗衰”赛道,提升到了“抗衰+抗炎+维稳”的三重赛道,为解决敏感肌和衰老问题提供了统一的科学理论。
03 构建功效验证闭环,筑牢科技护城河
“团标”的发布,为线粒体能量护肤市场树立了清晰的规则。它宣告,单纯依靠营销话术的时代已经结束,真正的“能量护肤”必须建立在客观、可重复的科学证据之上。那么,要如何构建这条坚实的证据链?“团标”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从体外到体内、逐步逼近真实人体环境的科学检测路径。
细胞模型:高效筛选
研发的第一步,是在细胞层面进行快速、高效的初步筛选。常用的模型包括人永生化角质细胞(如HaCaT)和人皮肤原代细胞(如成纤维细胞HDF)。这些细胞模型成本可控且周期短,能帮助研发人员从海量候选成分中,快速甄别出那些能够提升细胞能量、降低氧化损伤的潜力股,为后续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斑马鱼模型:连接体外与体内的“关键桥梁”
作为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7%的脊椎动物,斑马鱼在皮肤结构、炎症通路等关键生理机制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幼鱼通体透明,研究人员可以实时、直观地在活体上观测成分的功效。无论是评估其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能力,还是观察其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或是验证其舒缓炎症的潜力,斑马鱼都能提供强有力的活体影像学和数据支持。它成功地填补了细胞实验与人体试验之间的鸿沟,是功效验证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桥梁”。
离体皮肤模型:最接近人体的“黄金标准”
离体皮肤(皮肤外植体)模型来源于外科手术捐献的皮肤,完整保留了包括角质层、活细胞层乃至毛囊、皮脂腺在内的皮肤复杂结构。因此,它被公认为评估成分透皮吸收率和作用深度的“黄金标准”。一个成分能否穿透致密的皮肤屏障,真正抵达目标细胞层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离体皮肤模型的严苛验证。只有通过这一关,才能有力地证明产品不仅仅只是在细胞有效,更具备皮肤层面应用的前提。
依靠着这样的多维生物技术模型,共同构成了能量护肤研发中环环相扣的验证闭环。它们各司其职,从初筛、活体验证到透皮评估,一步步为产品的宣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这套循证功效模型的存在,确保了“能量护肤”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一个拥有完整科学证据链、经得起实证考验的技术赛道。

如今,英国365正版官方网站已经通过成熟的“能量护肤产品循证研发解决方案”服务于众多的企业和品牌,以多维技术平台解析产品如何为细胞能量“肌活焕能”,为好产品打造金字证据。
《线粒体能量护肤产品研发导则》团体标准的出台,为能量护肤领域从营销驱动转向科学实证驱动的转变按下了一个加速键,它不仅清晰地定义了“能量”的生物学内涵,更通过构建了一套科学机理、验证方式、靶点指标、功效成分等等的立体准入门槛,要求所有玩家在入场前必须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宣称的背后,证据何在?我们由此可以展望到一个更加清晰的关于“能量护肤”和“科学抗衰”的未来,那将会是一个充满实证之争与技术之争的崭新时代。